Contact us

CNC 加工 POM 部件的工艺要点和质量控制

©伯丰   2025-05-28  


CNC 加工工艺要点

(一)切削参数优化
加工阶段 刀具类型 主轴转速(r/min) 进给速度(mm/min) 切削深度(mm) 冷却方式
粗加工 平底立铣刀 4000-6000 800-1200 1.0-2.5 压缩空气 / 油雾冷却
半精加工 球头铣刀 6000-8000 500-800 0.3-0.5 油雾冷却
精加工 涂层立铣刀 8000-12000 200-500 0.1-0.3 冷风(-20℃)

关键原则
  • 采用高转速、低进给、浅切削策略,减少切削热积累。
  • 冷却介质优先选用冷风或油雾,避免水溶性切削液渗入材料内部导致应力开裂。
(二)典型结构加工技巧
  1. 深腔加工
    • 分层铣削:每层切削深度≤刀具直径 1/2,采用螺旋下刀(螺旋角 5°-10°)避免轴向冲击。
    • 刀具振动监测:通过主轴负载传感器实时监控,振动幅值>0.02mm 时降低进给速度。
  2. 螺纹加工
    • 攻牙前底孔直径计算:公式 D=d−1.05P(d为螺纹大径,P为螺距),如 M6×1.0 底孔直径 5.0mm。
    • 选用挤压丝锥替代切削丝锥,减少材料撕裂,进给速度需与主轴转速同步(v=n×P)。
  3. 薄壁件加工
    • 采用渐进式铣削:先加工周边固定结构,再逐步去除内部材料,留 0.1-0.2mm 余量进行时效处理(60℃恒温 2 小时)。
    • 辅助支撑:在工件背面粘贴蓝丁胶或使用浮动支撑块,减少切削振动。

加工后处理与质量控制

(一)后处理工艺
  • 去应力退火:将工件置于 120-130℃烘箱中保温 2-4 小时,随炉冷却至室温,消除加工应力。
  • 表面处理
    • 化学抛光:使用 20% 硝酸溶液(温度 50-60℃)浸泡 5-10 秒,提升表面粗糙度至 Ra0.8μm 以下。
    • 电镀处理:需先进行粗化处理(如喷砂或铬酸蚀刻),增强镀层附着力。
(二)质量检测要点
  • 尺寸精度:使用三坐标测量仪(CMM)检测关键尺寸,公差控制在 ±0.01mm 以内。
  • 表面质量:目视检查有无烧焦、熔痕,光泽度需均匀,粗糙度通过轮廓仪检测(Ra≤1.6μm 为合格)。
  • 性能测试:抽样进行拉伸强度(≥60MPa)、弯曲模量(≥2400MPa)和摩擦磨损试验(磨耗量≤5mg/1000 次循环)。
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问题类型 可能原因 解决措施
表面烧焦 / 碳化 切削温度过高 降低切削深度,提高冷却效率,更换锋利刀具
尺寸超差 材料收缩率未补偿 首件加工后实测收缩率,修正编程尺寸
边缘崩裂 刀具磨损或进给速度过快 定期更换刀具,降低进给速度至 500mm/min 以下
内部气泡 毛坯注塑时排气不良 优化注塑模具排气系统,增加保压时间

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

  • 操作人员防护:加工时需佩戴防护口罩和护目镜,避免吸入分解产生的甲醛气体(容许浓度≤3ppm)。
  • 废弃物处理:切削废料需分类收集,避免与金属屑混合,可通过热解回收甲醛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。
  • 设备通风:加工区域需配备强力抽风系统,保持空气流通,每小时换气次数≥15 次。

通过合理选择设备、优化工艺参数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流程,CNC 加工可实现 POM 部件的高精度、高效率生产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部件结构和批量需求,动态调整加工策略,以达到最佳加工效果。